查看原文
其他

《从祖先到算法》|人类的知识是如何传播的?

亚历克斯·本特利 品卷一族
2024-12-10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从祖先到算法》是一部浓缩的人类进化史,更是一部人类技术文化变迁史。它展示了从更新纪到现在,世界各地各个文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演进,并从多个视角分析了文化进化中的变异、传播和选择过程。作者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人类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模仿和创新来留存并发展的,在模仿和创新之间,还有一个步骤是“效仿”。

接着,作者就从各国的民间故事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效仿所遵循的三个原则。最后,作者的视角回到当下,审视了当前人类的知识传播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为我们设计了三条道路来应对这些变化。

关于作者

亚历克斯·本特利,美国田纳西大学的人类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类传播知识的方式。代表作《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和《从祖先到算法》等,后者是对前者主要观点的进一步探讨。

迈克尔·奥布莱恩,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教务长。

本书鲜知

学什么?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信息爆炸”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速度呈指数级增加。回想一下,你每天一睁开眼睛,是不是首先拿起手机,然后你就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围绕,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打断,深度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对于知识的辨别越来越难,随手转发的次数却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当前正面临的“信息爆炸”。

信息爆炸会让我们面对事实真相越来越无力,不过好在,《从祖先到算法》这本书通过分析信息爆炸的产生原因,为我们设计了三条应对信息爆炸的出路。希望听完本书后的你,能够重拾面对复杂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没有我们聪明;

·  为什么各国的民间故事版本都差不多;

·  贝叶斯推算是什么。

一、人类的知识是如何产生并传承下来的

考古学研究证明,在20多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大脑就和现在差不多大小了,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脑容量在近20多万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从生理结构上来说,我们的祖先理应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聪明。这就带来了一个科学上的疑问,既然我们的祖先从生理结构上和我们差不多,为什么不如现代人聪明?换个角度说,人类从诞生起,是如何从一个野蛮部落逐步走向如今的秩序化、制度化的文明社会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很多年,直到20世纪末,由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教授和他的同伴首先在猴脑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之后又经过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大量深入研究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镜像神经元理论,这个问题才得到了圆满的回答。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提出对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意义,就像DNA对于生物学的意义一样,是决定性和根本性的,所以,里佐拉蒂教授也因为这个发现被誉为“镜像神经元之父”,关于这段历史,我们曾经讲过一本书叫《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书中有非常生动翔实的讲解,大家有兴趣可以在我们的APP中找到这本书,认真听一听。

镜像神经元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群体,我们大脑里面的镜像神经元能够帮助我们模仿同类,正是大脑的这个功能,让我们的知识有了代代相传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类自诞生之日起,知识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的祖先遇到了某一种危险或者麻烦,就会想办法解决它,一旦找到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就会在小范围内传播,当所有人都觉得有用的时候,大家就会争相模仿,这就变成了一种群体智慧,有利于增强部落防御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这个时候,知识就产生了。当他同部落的人看到他的这个方法管用之后,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就开始工作了,它会将这个个人经验,复制为群体经验,这就成了一种大家普遍认同和模仿的方法,当这种可以抵御猛兽的方法一传十,十传百,到全部落的人都学会了,这种作战方式就被固化成了一种知识。所以,人类掌握知识的第一阶段,就是为了生存下去,不断地解决困境,然后形成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知识就这样被储存在人类大脑中。

知识的产生是每时每刻从每个人身上发生,然后通过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不断复制到群体的其他成员中,模仿的过程让知识得以传播和留存。

但是,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于对知识的不断迭代与创新。当新的解决方案诞生,再通过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人类就以这样的方式留存并优化迭代知识和方法,最终进化到如今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制度乃至伦理道德。

以上的观点,是本书作者亚历克斯·本特利在他的上一本书《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中得出的结论。但是,随着作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又有了新的疑问。第一个疑问是,如果只有创新和模仿,那当一个群体里创新者太多,或者说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最后变成了没有定论的知识,那么这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如此顺利地流传下来吗?第二个疑问是,如果创新者太少,那么大家都只是一味地模仿结论,那技能可能就永远不会有质的变化,最后整个族群面临新的生存危机时,就可能会有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那在一个族群中,多少创新者是合适的?什么样的比例既能保证群体智慧的多样性,又能保证真正有用的信息被传承下来呢?人类学家给出了一个数字,是5%。然而,作者发现,很多族群里面的创新者并不是5%的比例,好像也没什么大乱子。于是作者亚历克斯·本特利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那就是,在模仿和创新之间,并不是绝对地一分为二、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变革,却不能完全脱离模仿而独立存在,从模仿到创新,中间应该还有一个知识传播的过渡阶段,那就是“效仿”。

这就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模仿是对结果的复制,效仿是对思考过程的再现。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给你吃鱼和教你打渔的区别。模仿是照着别人的路去走,效仿就是在走之前问一句为什么,你要还原别人走到如今这一步的思考过程。

触类旁通这个词可以比较准确地为效仿作注释。触类旁通就是告诉我们,在接触到一个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它联想到其他的生活经验,并对跨领域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就是效仿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效仿,就是创新过程,是小步快跑,高速迭代。它可能还没有达到变革和颠覆的创新的程度,但却通过不断小步迭代的微创新,最终实现了创新的目标。很多动物都有镜像神经元,也都会模仿,但是没有一个动物族群可以大规模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类懂得效仿,形成了知识积累,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迭代优化,进而形成了今天的科技文明与制度文化。所以,效仿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微创新,是在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于新知识的模仿基础上的纠错和优化。

二、人类的知识效仿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前面我们讲了,人类知识产生的基础是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它让人类能够区别于动物,从而能够学习模仿和知识传承。但是,有很多信息从古代到今天,基本上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作者本特利认为,产生这种现象与效仿原则中的“幸存者偏差”有关。

所谓“幸存者偏差”,又叫“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指的是人们经常看到的是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那我们常常会筛选哪些信息留存下来呢?作者告诉我们,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人类会吸取有关环境、潜在威胁和生殖策略的重要教训,所以那些能让人们更容易存活和繁衍的内容就会被有选择地留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存信息就会在民间故事中积累起来,同样地,那些能够帮助人们打猎,战胜猛兽的各类工具也都会很好地留存下来。

除了“幸存者偏差”,效仿的第二个原则,就是“社会信息偏差”。社会信息偏差指的是为了获得社会关注而博眼球的信息,一条信息一旦被人们争议和讨论,人们会不自觉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忽略了其他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有目的地进行改造,就特别容易变形,而失去了原有的信息真相。

效仿的第三个重要原则,是贝叶斯推算。这是由18世纪初的苏格兰神父贝叶斯发明的一种数学算法,这个算法的核心,就是先建立一套假设前提,然后再根据搜集到的新证据来更新这套模型。

贝叶斯推算在现实中非常实用,我们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推演四步骤:

步骤一,先用以往的经验对某个事情做一个预测和判断。

步骤二,收集与你想要预测的领域有关的信息,并对之前的预测和判断进行更新。

步骤三,多次重复步骤二,也就是收集信息,并根据新的观察结果更新先前的结论。

最后,你会得到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结论。

贝叶斯推算可以看作是一个纠错机制,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假设预测,然后用各种证据去论证这一预测,最后就算不是一开始我们想要的结论,但最终会将我们带往正确的道路上去。

三、现代人类知识的传播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速度呈指数级增加,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作者本特利认为,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播从原本窄而深的形式变成了如今的宽而浅的形式。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互联网诞生与运行模式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原因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诞生。早期的互联网是中心辐射式的层级结构,什么是中心辐射式层级结构呢?就是以一个点为圆心,一层一层往外扩散信息,最终围绕这个核心点的信息,都可以一层一层地追溯到这个圆心点。那时候的辐射中心,是少数的几个网站,这些网站可以让人与人之间通过几次或十几次点击就能连接起来。

第二个原因,可以从互联网的运行模式来看。互联网的本质是加速信息的传播,同时赋予每一个人发声的权利。所以,在互联网上,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专家,专家会有个人影响力,追随专家或者意见领袖的人在互联网上发声,就会形成群体影响力,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世界。专家或意见领袖会形成自己的粉丝群体,以每一个模仿者为中心进行信息扩散,知识信息的扁平化就打破了原本的指向辐射中心的层级结构。

无效且庞杂的信息越来越多,而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有限,当它被垃圾信息占满的时候,就必然会导致创造力被削弱,新知识的产生也会放缓,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进化是一种阻碍。

那么,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面临大量的冗余信息,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呢?作者本特利在书中设计了三条道路:

第一条是甄别信息。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有营养的和无营养的。有营养信息包括:期刊论文、文学名著、高质量博文等;无营养信息包括:肥皂剧、无病呻吟的公众号文章、矫揉造作的网红直播等。信息时代,特别是当你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需要阅读大量的覆盖范围广泛的资料,这样集中的大量阅读,往往会让你抓不住重点,于是就有了我们下一步的策略:信息组块化加工。

在编程领域,程序员会把程序组分成不同的组块,并针对各组块进行加工优化。人的大脑也一样,大脑先是接收信息,记忆信息。这时候如果只是到记忆信息这一步为止,不进行加工的话,信息因为得不到有效提取,大脑会逐渐把信息清除出去。为了加强信息的可用性,我们需要把记录的信息进行组块化加工。组块化加工后的信息会得到以下几种效果:仅留精华、同类信息进行合并、信息抽象到更高层次。

第二条路是寻找不同知识的连接。作者本特利认为,知识是被人为地分成了理科和文科,这种分科法虽然便于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但也导致了知识的隔离。其实,所谓知识,就是我们人类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陈述性描述。这些描述,包括科技论文、文学著作、艺术作品,以及各种形式的文本、口头语言和编程代码等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知识流。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其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大可不必拘泥于自己的专业是哪个分科,所有的学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有找到它们的相关性,才可以产生广泛的连接,这种连接将更有利于激发灵感,提高创造力。

第三条路是站在信息最前沿。知识的发现,即生物学里的“突变”,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具备地域差异;知识能否得到传播和发展,能否被有效利用,要看知识能否适应当前的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选择”。要想第一时间得到最前沿的信息,到最前沿的知识“突变”基地,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与产生知识“突变”的高人为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

以上就是《从祖先到算法》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书中,作者亚历克斯·本特利向我们介绍了人类知识的诞生、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进行模仿和学习,进而把最初的个体解决方案变成群体认知,并固化成知识传播开来。除此之外,作者本特利在书中重点强调,在人类知识进化的过程中,在模仿和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行为叫效仿,效仿是一种微创新,它会遵循“幸存者偏差”、“社会信息偏差”以及“贝叶斯推算”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既保证了知识传播的稳定性,又能对原有知识不断迭代和优化。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互联网的冲击,人类知识的传播正从原本的“深而窄”转变为“宽而浅”,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有效的方法甄别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块加工,同时,我们还要主动靠近信息前沿,与高人为伍,以掌握人类进步的最新成果,不被错误信息干扰和左右。

模仿是对结果的复制,效仿是对思考过程的再现。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要学会思考别人的创新,而不是坐享创新的结果。实现成功的能力比成功本身更有价值,因为一旦掌握了成功者的思维模式,成功就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编辑:洛丽亚)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如何利用镜像神经元指导生活?

《异常心理学》|心理健康的人会出现异常心理现象吗?
《自我导向行为》|如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行为心理】《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你在决定,还是你的大脑在替你做决定?

《社交商》|如何不用开口也能成为社交高手?

《社会心理学》|如何避免破坏性的争吵?

《企鹅与怪兽》|互联网时代的合作、共享与创新模式。

上次推送内容

《自我导向行为》|如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慈禧全传09 瀛台落日(上)|从载沣娶亲看慈禧太后的驭人之术。

巴巴拉·塔奇曼史记系列合集

《理查德·布兰森自传》上|为啥比尔·盖茨能成功?只因他的一句话。

《4D卓越团队》|卓越团队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八项行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混乱》|混乱是可利用的创新资源。

【亲子共学】《三字经》·第8天|曰春夏,曰秋冬。...

本次推送:

《从祖先到算法》|人类的知识是如何传播的?

慈禧全传10 瀛台落日(下)|日落紫禁城:光绪与慈禧相继驾鹤归西。

史记·穰侯列传|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认真把控每一个细节,才能让企业走的更长远。

《今日简史》|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机会有哪些?

《包容性人才管理》|如何打造“合而不同”的企业文化。

《奥格威谈广告》|给你五万预算,你会为劳斯莱斯拍出什么样的广告?

《研磨人生》|星巴克是如何用每一杯咖啡传递其独特体验的?

《投行人生》|不社交的你,拿什么获得好机遇?


下次推送:

《健全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健全的社会”?

《冯玉祥自传》1/3|冯玉祥严整军纪。

《技术奇点》|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万种可能。

《钓愚》|经济骗局:为什么被骗的总是你?

《柳井正:怀抱希望》|柳井正是如何让每个人的衣柜都有一件优衣库的?

《颠覆式成长》|用S型成长曲线帮你突破职业生涯瓶颈,实现成长。

《品牌洗脑》|你是怎么被品牌洗脑的。

史记·五帝本纪|《五帝本纪》带你走近中华文明的起点。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